清朝康熙初年,一個姓朱的讀書人中瞭進士,被任命為知縣。
正當他喜氣洋洋之時,朱氏宗族的老族長卻把他從族譜中除瞭名,並報當地官府登記備案。
十幾年後,朱縣令受文字獄案牽連,被誅滅九族。幸好他老傢的幾千名族人早已與他劃清瞭界限,才在這場浩劫中得以幸免。
幾十年過去,到瞭乾隆年間,朱氏傢族又出瞭一個進士,被欽點為翰林。
朱翰林想起當年的舊事,特地來到現任族長傢中,主動要求在族譜中除名。沒想到族長不但沒將他除名,還舉行瞭盛大的慶典。後來朱翰林官至直隸總督,提攜許多族人獲得瞭成功。
為什麼同樣的事,兩任族長卻采取瞭截然相反的態度呢?
原來康熙年間,天下初定,統治者大興文字獄,稍有不慎便會受牽連,www.rensheng5.com此時為官,禍大於福。而乾隆年間天下太平,此時為官,正是鯉跳龍門、前程無量啊!
因時而動,區別對待,朱氏傢族無疑是個智慧的傢族。(推薦者:劉紹義)
Be First to Comment